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市场配置方式、计划配置方式的特点;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等。
公司的合并、分立: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派生分立、新设分立的概念及相关的法定程序,如通知债权人、公告等时间要求。
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的概念、特征;货币失衡的类型,包括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以及各自的表现、形成原因和后果1。
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先行指标(如信心、采购、计划等)、一致指标(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滞后指标(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等)的区分和理解。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后果等。
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计算方式,消费理论(如凯恩斯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的消费理论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各自的作用机制、政策的有效性等。
企业战略的制定:确定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包括企业愿景的概念与内容、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方法、企业使命与愿景及战略目标的内涵区分等。
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实施的步骤(战略变化分析、战略方案分解与实施、战略实施的考核与激励)、战略实施模式的区分。
物料需求计划(MRP):MRP 的原理、主要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处理信息)、输出报告等4。
企业资源计划(ERP):ERP 的概念、内容(生产控制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ERP 的运行阶段4。
市场营销: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的制定和应用。
企业创新与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的类型、模式、过程;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如知觉、归因、学习、动机等)、群体心理与行为(如群体决策、沟通、团队建设等)、领导行为(领导风格、领导理论等)。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员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关键知识点和流程3。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工资与就业的决定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等。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创新与冒险、注重细节、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和结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5。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概念、类型、协调机制;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争议的处理等。
巴塞尔协议 1988 年 7 月,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股本和公开储备等,附属资本有普通准备和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规模不允许超出核心资本的 100%,且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不能低于 4% 和 8%。
巴塞尔协议 Ⅱ 2004 年,统一了银行业的资本及其计量标准,全方面覆盖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这 “三个支柱”。
巴塞尔协议 Ⅲ 2010 年底,进一步强化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督管理要求,上调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资本要求,设立 “资本防护缓冲资金”,还提出了杠杆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产金额来源比率等要求。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分类、功能,货币市场、长期资金市场及其工具的特点,如货币市场中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等,长期资金市场中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
利率与金融实物资产定价: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以及金融实物资产的定价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的管理方法)。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机制、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及失衡的表现。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督管理: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金融监督管理的体系、目标和主要内容。
国际金融及其管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国际收支及其调节、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货币体系等。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公共物品的四大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获取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市场失灵的五方面表现;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功能、支出经济分类等);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及其理论解释;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免税法、抵免法等)。
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的规定;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包装物押金征收的规定等。
企业所得税: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原则;免税收入;特殊项目收入确认时间;禁止税前扣除的项目;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个人所得税: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划分;综合所得的范围、计算方式及扣除项目等。
其他税收制度:房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等4。
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发票印制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的方式;税收保全措施等4。
纳税检查:销项税额的检查、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检查、视同销售方式的检查、企业所得税不得税前扣除项目的检查等4。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紧缩性、中性财政政策)与效应。
多次计价:建设工程生产的全部过程周期长,需要按照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程序进行多次计价,如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签约合同价、工程结算价等。
单件计价:由于每项工程都有特定的目的、用途、结构、造型等,且受地区条件、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每项工程都需单独设计、施工、计价。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等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项目进度管理: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横道图、网络图等),进度控制的措施。
项目成本管理: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工程变更的管理与成本控制。
建设工程建设价格管理:工程建设价格的构成,工程计价的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则;工程价款的结算与支付,造价偏差的分析与调整。
建筑工程保险:建筑工程保险的保险标的、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费率的计算等。
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技术体系;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发展模式及主要技术。
以上是中级经济师各科目的高频考点,希望我们大家顺利通过考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