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撰写,旨在探讨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青海嘉塘、年保玉则和内蒙古巴彦淖尔三个社区牧区的影响,并分析这些社区如何管理和应对气候风险。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全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承受和反应具有地方性,尤其是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贫困或流动性差的群体。牧区和牧民面对气候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传统上采取主动管理而非被动应对的策略。然而,不当政策和市场干预导致牧区在面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时,原有的风险管理优势正在丧失。
牧区需要从“应对”风险转变为“管理”风险,并重视天然放牧畜牧业数千年的风险管理经验。通过案例研究,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牧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牧民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转变,以及政府、市场和自然环境如何交互发展。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草场退化,水资源减少,对牧民生计和文化传承造成影响。牧民采取多种适应策略,包括移动放牧、贮存草料、市场交易和社区互助等。
报告建议,政策制定者和外部利益方应理解和帮助社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通过支持社区参与、尊重当地知识和传统,以及整合政策、市场和社区资源,共同探索草原气候风险管理之路。报告最后提出,提升牧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适应能力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需要多主体参与和合作,形成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合力。